您好,欢迎来到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!全国服务热线:0371-60961486
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【亿丰年】薯苗长着长着枯萎了怎么回事儿?

作者:河南亿丰年发布日期:2024-05-10

 

前几天,一个薯友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---薯苗长着长着枯萎了,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儿,向我们询问,并发来照片,如上图所示。

经我们技术部分析,初步判定是发生了青枯病,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,又叫甘薯瘟病。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甘薯瘟病的症状表现、分布与危害、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

 

一、症状表现

从育苗到结薯期均能发生,主要症状为病苗植株叶片萎蔫,薯苗的不定根易折断,病株多数须根水渍状,维管束变黄褐色,后期叶子枯萎,地下茎部枯死或全部腐烂发臭,继而茎叶干枯变黑,全株枯死,叶子仍然挂在茎上不落。

 

注:甘薯瘟病大田发病状

感病薯块初期症状不明显,从外表不易识别是否感病,若剖视薯块纵切面时,可看到维管束变淡黄色或褐色至全黑色,并呈条纹状,若剖视病薯块横切面,可看到维管束组织为一小淡黄色或褐色斑点,并有刺鼻臭辣味,不易煮熟,随着病情的发展,病薯终至腐烂,带有刺鼻臭味。

 

二、分布与危害

甘薯瘟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,曾是我国南方薯区甘薯生产上危害极大的病害,属国内检疫范畴的甘薯病害。该病于1940年在广东省信宜县初次发生,随后在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和浙江等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先后出现,该病造成的损失为30%~40%,重者减产70%~80%,甚至绝收。长期以来,甘薯新品种只有具备抗甘薯瘟病才能通过审定和推广应用,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甘薯瘟病的危害和大面积暴发。但是近年来对品种的甘薯瘟病抗性不再强制要求,因此,随着感病品种如普薯32(西瓜红)大面积种植,在南方薯区甘薯瘟病危害逐渐抬头,又重新成为甘薯生产的一个潜在威胁。该病仅发生在我国,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未见报道。

 

三、发病规律

甘薯瘟病作为土传病害。病原菌广泛存活于病土、病苗和病薯中。因此,病土、病苗、病薯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,而远距离传播是通过带菌种薯和种苗的调运。此外,田间灌溉水和含有病残体的堆肥也是主要的传播媒介。病原菌经由伤口侵入甘薯根颈部,或下雨时溅上叶片的带菌土壤由气孔侵入感染,发病植株可由根部释放大量的病原菌到土壤,感染邻近健康植株根部。病原菌进入维管束组织,在导管及相邻组织内迅猛增殖和广泛散布,从而导致输水导管的阻塞和破坏并最终导致甘薯植株枯死。

甘薯瘟病在温度为20~40℃,相对湿度为80%时都可发生最适发病温度为27~28℃.高温多湿天气、雨后放晴,易暴发。不同地区的发病时期及最适发病条件略有差异。在广东信宜4~11月均可发病,但以10月发病最盛;在广西岑溪和北流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,10月中旬以后逐渐停止,此间平均气温为24.4~28.3℃,平均相对湿度为79%~86%;在福建发生时期为5~10月,7~8月是发病高峰期,平均温度为23~28℃,发病最适气温为25~28℃.此外,甘薯瘟病的发生流行同天气、土壤湿度、耕作制度和品种抗性等因素也有关,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有利病害发生,薯地低湿、土壤黏重、偏酸,或薯地连作,偏施氮肥、串灌水等皆易发病,耕作制度及栽培管理不善也可促进甘薯瘟病流行

 

四、防治方法

1、严格检疫: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,近年来,该病危害有所抬头,因此必须禁止病区种薯种苗向非病区调运种植。引种种植必须隔离试种,证明确实不带病的,方可分散种植。

2、农业防治:

(1)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。甘薯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抗病性差异,长期以来,我国一些省份将抗甘薯瘟病作为新品种审定的必备条件。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甘薯品种多为抗病品种,有效地遏制了该病害的发生,然而抗病品种在老病区种植3~7年便丧失抗性,因此,生产上合理布置应用抗病品种尤为重要。近几年在生产上推广的抗病品种有广薯87、龙薯9号、徐薯22、广紫薯8号和商薯19等。

(2)加强田间管理。挑选无病的种薯种苗;实行轮作改种,避免与茄科等易发生青枯病的植物轮作;及时处理病株和病薯,发现病株,立即拔除深埋,撒石灰粉和石硫合剂处理病株附近土壤;土壤暴晒、熏蒸,或者施用石灰硫黄合剂和茶子饼等。

3、化学防治:

(1)剪蔓工具用75%酒精消毒处理;硫酸铜500倍液或石灰水400倍液浸苗或浇灌,具有一定的效果。

(2)扦插前薯苗用丰年根卫蘸苗2-3分钟,然后栽种;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田间滴药,用薯格格1000克+群达150-200毫升+迅雷150毫升,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注:本文内容主要参考黄立飞、房伯平、陈景益等编著的《甘薯病害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》,特别感谢!

 

Copyright2017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豫ICP备17019506号-1

网站地图联系我们隐私保护法律声明